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雾化吸入的小秘密
雾化吸入的小秘密

冬至时节,呼吸道疾病正值高发期,很多患者来院就诊,尤其老人和儿童,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那么雾化吸入究竟是什么原理呢?您真的做对了吗?
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水肿;稀化痰液的目的。由于吸入的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减少了其毒副作用,这一点对于儿童和老人尤为重要。
雾化吸入法看似简单,其实则不然。
1
首先,在进行墙壁式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时需要由医护人员完成,包括无菌配置雾化药液,调节氧流量等,还要注意病房内不可吸烟,并远离火源。

通常每天需要进行3次左右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前一小时不可进食,以免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而引起呕吐。
2
雾化时可取坐位或半卧位,将药槽垂直,避免药液倾洒,同时进行深而慢的呼吸,用口吸气、鼻呼气,尽可能的将药液吸入咽喉深处,使药液充分吸收。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可放缓吸入速度;如出现呼吸急促、心率过快等不适症状,要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3
一般雾化吸入治疗的时间以药液剂量而定,6-8毫升药液15-20分钟可完成,治疗完毕要将面部清洗干净,或用湿毛巾擦净口鼻及面颊,避免药液雾珠残留在面部,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尤其是年幼的儿童,面部皮肤较薄,血管丰富,残留的药液更容易被吸收。

有些患者朋友会因雾化吸入后产生大量痰液,这是因为痰液被稀释,起到清洁及治疗效应。这就需要美小护们用拍痰杯予以辅助排痰,将粘附于气管、支气管的痰液通过鼓压共振原理震荡脱落,经口排出。
看似简单的雾化吸入治疗,也藏着很多的小秘密,这下您会做了吗?


END

编辑:姚红林 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