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肺系生命,刻不容缓---唐山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世界慢阻肺日”健康科普
肺系生命,刻不容缓
2023年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宣传的主题是“肺系生命,刻不容缓”!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旨在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并强调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的重要性。
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成为我国第三大死因!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四高”特点,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隐匿性高常出现误诊和漏诊。在中国,目前约有1亿慢阻肺病患者,40岁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患者。据估算,全球每分钟有2.5人因慢阻肺病去世。
相比于民众耳熟能详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对于慢阻肺的知识知之甚少。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6%,但是慢阻肺疾病名称知晓率为9.2%,肺功能检查率仅为4.5%,从疾病知晓到疾病诊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龙珠直播:慢阻肺的“四问四答”
01
什么是慢阻肺?有哪些症状?

慢性:长期的
阻塞性:由于气道变窄,空气在呼吸时进出肺部受限
肺:病变发生在肺部和呼吸道
疾病:是一种疾病,而非老化、衰退!
慢阻肺的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活动受限,伴有慢性咳嗽、咳痰。有的患者前期可能没有症状,或较为轻微,容易被患者所忽视。若早期未能及时干预,直至胸闷气短才去就医,一旦确诊即为中晚期,肺功能已损失50%以上。病情严重者伴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肌肉萎缩、外出受限、丧失劳动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所以也被称作“沉默的杀手”。
02
慢阻肺有哪些危险因素,谁是高发人群?

慢阻肺是环境因素(烟草烟雾暴露、室内外空气污染、接触职业粉尘/气体等)和宿主因素(基因突变、儿童期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慢阻肺家族史等)的长期影响所导致的不良结果,常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




03
如何发现自己是否患慢阻肺呢?

可自行先做个快速简单的测试:和同龄人一起快步走,稍走一段就跟不上且容易气喘者,就要警惕自己呼吸系统是否出了问题。
钟南山院士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长期吸烟或接触职业粉尘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查,这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通过检测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可以识别慢阻肺早期表现信号。检查者在医师口令的指导下,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一秒率(FEV1/FVC<0.70)提示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可确诊为慢阻肺。
我国目前也在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肺功能检查的能力,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做慢阻肺早期筛查,便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诊早治。

04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的肺部健康?

1. 戒烟!戒烟!戒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吸烟是公认导致慢阻肺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慢阻肺患者都是重度“老烟枪”。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关键措施。
2. 避免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暴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在室内使用污染燃料用于烹饪或取暖。长时间从事接触粉尘或有毒气体的工作,要佩戴好防尘装置等劳动保护。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要注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饮食均衡营养,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
4. 坚持锻炼。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5. 适时接种疫苗。每年流感季来临之前建议接种流感疫苗,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
6. 定期肺功能检查。建议40岁以上居民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慢阻肺,并监测肺功能的变化。
7. 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如果已经患有慢阻肺,定期去医院复诊,监测肺功能变化,遵医嘱坚持长期用药,做好呼吸康复训练,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8. 冬春季节寒冷,建议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冷空气刺激。



END

编辑:姚红林 护理部
校对:王素冬 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