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国际放射日健康科普】龙珠直播:放射科的那点事!
提到放射科
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
一定是辐射!
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
经常会面对患者这样的提问:
拍一次胸片辐射有多大?
核磁共振是啥?
有辐射吗?
对身伤害大吗?
今天就来为大家科普医院的放射科!
首先解答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放射科真的有“辐射”吗?
首先,不是所有放射科检查都有辐射
医院放射科由三个部分组成——DR(数字化拍片机器)、CT(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不是所有放射科检查都有辐射,其中DR和CT确实有辐射,而MRI是没有辐射的。看完结论,先别慌,有辐射不等于有伤害。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受到自然界的辐射。所有离开剂量谈“毒性”的行为,都是不严谨的。我国现行辐射防护的基本剂量限值规定:一般每年不超过50msv的剂量,都是在人体可承受的安全范围之内的。医疗辐射对人体产生的辐射剂量较小,带来的风险较低;例如拍一次X光胸片的辐射剂量其实是非常低的,在0.1msv左右。根据扫描部位、范围、时间,推算出来的剂量具体如下:1、头部平均剂量2mSv,约等于20张胸片;2、颈部平均剂量3mSv左右,等同于30张胸片;3、胸部平均剂量7mSv左右,等同于70张胸片;4、腹部平均剂量在8mSv左右,等同于80张胸片;5、骨盆平均剂量6mSv左右,等同于60张胸片;6、肝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一般平均剂量15mSv左右,相当于150张胸片;7、脊柱平扫平均剂量6mSv左右,相当于60张胸片;8、冠脉CT平均剂量16mSv左右,相当于160张胸片。并且,在为患者检查的过程中,医院放射科会给患者和家属穿上铅衣做好防护,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放射科的走廊有辐射吗?
放射科的门和墙都是经过特殊定制的,除了工作室里面有少量辐射外,机房外面是没有射线的。所以,可以放心来放射科检查。
做完CT发现怀孕有影响吗?
一般来说单次的CT检查是在安全剂量范围内的,大家不必过度担心和恐慌,一般也不会导致胎儿畸形,我们不推荐在备孕期做放射检查,主要是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出发,避免随机效应的发生,尽管这种随机效应可能只有0.01%,也推荐大家做好预防措施。
放射科医生的主要工作
放射科医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技师,负责操作机器,拍片;一部分是执业医师,在校学习的是临床+影像诊断,执业医师考试,职称晋升等各个方面与临床医生没有差别,他们的工作是书写诊断报告,为病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信息。诊断报告是由放射科医师一个字一个字书写出来的,不是机器自动出具的,同时需要结合内外妇儿病理等临床知识点,结合病人病史,做出诊断。写一份报告,需要浏览观察几十甚至几百幅影像图片,并需要思考,需要鉴别诊断,需要排除同病异影及异病同影,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再加上检查数量较大,所以出具一份影像报告需要一到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望诸位患者能够理解并耐心等待。
接下来一起“涨姿势”
DR、CT、MRI是什么东西?
1.DR(X光)——传统廉价
DR是数字化X射线,是传统X光的进化版本,就像传统胶卷相机与现在数码相机的区别,主要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原理,在穿越人体时因为人体组织密度不一样来形成影像。总得来讲,DR是最传统、最廉价的一种影像检查,是很多疾病初筛的首选检查;但由于X射线有人体存在危害,不适合孕妇以及特殊人群使用,而且对细微组织无法辨认。
2、CT——横切面检测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断层穿过人体,通过电脑计算后期处理为二次成像。相对于传统X光,CT对密度高的组织显像清晰,对于测量骨性结构之间的距离精确度高,尤其能清晰的显示血管走向及血管病变,对肿瘤的检查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X光片。但CT检查的辐射剂量通常高于单次X光摄影,且对软组织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高。
3、MRI——低辐射精密王
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CT已经很牛,但还有更牛的MRI。MRI即核磁共振检查,所有医学影像学手段中,MRI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它可以清楚地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而且属于无创伤、无射线检查,对脑组织无放射性损害,也无生物学损害。但缺点是:检查费较昂贵,扫描时间较长,对钙化病变不敏感。
我们去放射科检查时应该如何选择?
我们该如何选择影像检查?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从最适合疾病检查的角度,以及经济负担、检查的难易度和检查时间的长短等考虑。有时候一种检查完成后还不能得到可靠、明确的诊断,也可以采用其他检查补充。
① 骨骼、肌肉系统
【骨折】如果是外伤导致骨折或是怀疑骨折,首选是X光,检查方便、费用相对低,如果不能明确诊断再选择CT。【关节】关节和脊柱等的骨质退变(老化)首选CT或磁共振。但如果是关节炎、关节肌肉、韧带损伤等首选磁共振。【骨骼肿瘤】若怀疑骨骼病变首选X光,方便、经济。观察骨质结构方面,磁共振稍弱,而传统X光空间分辨力高,能清晰观察骨小梁结构。如果是想进一步观察软组织和周边结构侵犯可选择磁共振。
② 中枢神经系统
分急症和非急症。
【脑出血】首选是CT,出血在CT上可清晰显示,而且检查速度快。【脑梗】为节约时间一般首选CT,但CT敏感性不如磁共振,磁共振在脑梗发病后数小时便可反映出来。因此若CT检查未发现异常,在病情允许下,建议检查磁共振。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脊髓病变或脊柱病变影响到脊髓,这些炎症或是肿瘤类的疾病,磁共振优于CT。
③ 头颈部
【鼻窦】如鼻窦炎或鼻窦肿瘤等,首选CT。【耳部】中耳乳突首选CT。内耳可首选磁共振,磁共振有项技术叫内耳水成像,观察内耳更适合。【颈部】首选CT或磁共振。【甲状腺】首选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如果要看是否有肿瘤侵犯或转移,可做CT及磁共振。
④ 呼吸系统
排除肺部的早期肿瘤,或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确诊者,可选择CT。常规体检中X胸片,对肺癌早期筛查的意义不大,就目前而言,低剂量的螺旋CT被认为是筛查早期肺癌敏感且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最后提醒大家
无需谈“辐射”色变
可以放心来放射科检查
千万别因为恐惧辐射而耽误治疗哦!
【参考文献】
【1】陈鼎,影像检查的辐射剂量究竟有多大,健康与生活,2020年第2期
【2】殷伟,兰永树,螺旋CT低辐射剂量扫描在临床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西南军医,2015年第4期
发布:宣传统战部
内容:放射科 郑树成
微制作:冯美珠
审核:赵文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