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精湛医术】京津冀技术协同—— 唐山市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高难度脊柱转移癌手术
近日,唐山市人民医院骨三科史福东主任团队在京津冀骨肿瘤专科联盟的协作支持下,成功为一名腰椎转移癌伴截瘫患者实施了高难度脊柱塌陷、分离手术。
患者53岁男性,主因腰痛伴左腿痛1个月,双下肢麻木、便秘2周入院。肺癌病史一年余。入院后明确诊断为“腰3椎体转移癌”,考虑患者腰腿痛为腰椎转移瘤病灶压迫神经根所致,患者疼痛症状剧烈,应用止痛药物也无法完全控制腰腿部疼痛,且病情进展迅速。入院后第三天即出现双下肢不全瘫,第四天即发展为双下肢截瘫,双侧大腿中段以远感觉运动完全丧失。这时应该为患者积极进行脊柱肿瘤切除及椎管减压手术治疗,缓解患者症状并改善截瘫情况。但是该手术难度大,风险极高。以前类似的手术患者都是去北京或者天津等国家级医院进行。而去北京或者天津医院就诊,挂号难,住院更难,患者如果等待时间过长,错过时机,即便手术也会形成脊髓不可逆损伤,截瘫症状无法改善,终生卧病在床。
考虑到以上原因,史福东主任急患者之所急,紧急联系了京津冀骨肿瘤联盟的牵头单位天津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刘艳成主任,刘艳成教授第一时间赶到唐山,与史福东主任团队一起为患者实施了第三腰椎“塌陷、分离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第一天右下肢即出现恢复表现,术后一周右下肢膝关节以远肌力Ⅳ级,左下肢膝关节以远肌力Ⅱ级,术后三周双下肢感觉、运动完全恢复至正常(肌力V级)。患者没有了疼痛且重新获得行动能力,并且患者做了分离手术以后可以更方便的进行局部立体定向放疗等综合治疗以控制肿瘤进展。患者表示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值,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患者术前影像资料,可见腰3椎体病灶压迫椎管,脊髓受累
患者术后复查DR提示腰3病灶清除,骨水泥植入,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良好
手术进行中(右二为刘艳成教授)
术后刘艳成教授(左二)与史福东教授团队、唐山市人民医院手麻科团队合影
术后三周,双下肢感觉、运动完全恢复至正常(肌力V级)
骨三科多年来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天津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等多个医院、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长期保持业务往来。这些专家通过手术、远程会诊、查房、授课、科研等多种形式,促进了我院骨科技术的发展,为唐山地区百姓解决了很多困难。尤其是自京津冀骨肿瘤联盟成立后,刘艳成主任团队多次来我院指导高难度手术,以及查房、授课等,彰显了专科联盟“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使命担当,同时也展现了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的显著成效。
一、京津冀骨肿瘤专科联盟:搭建协同发展平台
京津冀骨肿瘤专科联盟于2023年8月,由天津市天津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牵头成立,汇聚京津冀三地16家三级医院,旨在通过规范化诊疗、多中心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推动区域骨与软组织肿瘤疾病诊疗水平同质化。联盟成立后,牵头单位定期组织学术会议、病例讨论及技术培训,为成员单位提供远程会诊、手术指导等支持,助力基层医院突破技术瓶颈。
二、联盟协作:让国家级专家“触手可及”
此次手术患者因肺癌骨转移导致腰椎病理性骨折,双下肢截瘫。唐山市人民医院作为联盟成员单位,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并通过联盟平台联系到刘艳成教授。刘教授克服时间与地域限制,专程赴唐完成手术,运用“塌陷式减压+骨水泥强化+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技术,精准清除病灶并重建脊柱稳定性。
这一案例是京津冀医疗协作的缩影。联盟通过搭建远程诊疗平台、共享专家资源库,让基层患者无需远赴京津即可获得国家级专家的“面对面”服务。我科数据显示,联盟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数百例远程会诊及帮扶手术,显著降低患者跨省就医负担。
三、技术下沉:基层医院能力再升级
作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唐山市人民医院依托平台优势,设立了骨转移瘤专病门诊,并组建多学科MDT团队。通过参与联盟学术交流、病例研讨及手术观摩,医院骨科在脊柱肿瘤切除、肢体骨肿瘤保肢手术、3D打印肿瘤假体重建等复杂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累计服务百余名骨肿瘤患者。
四、展望未来:共筑区域健康共同体,共谋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
京津冀骨肿瘤专科联盟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建立骨肿瘤诊疗标准、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并探索“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服务模式。未来,龙珠直播:像唐山市人民医院这样的基层单位将接入这一“健康网络”,大家携手,共筑区域健康共同体,共谋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国家级”诊疗服务,为健康中国战略在京津冀地区的落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