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护理园地 >>健康教育 >> 正文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肠之道,道之常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肠之道,道之常




216e1dac86da1529a0c2fa7239e3d7f9.png

肠道是人体消化、吸收和免疫的重要器官,但现代人不良的饮食习惯、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让肠道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从肠炎、肠息肉到结直肠癌,许多肠道问题早期可能毫无症状,一旦发现却可能为时已晚。

252e864acd6222f24e1c3b7e13cade9e.png



fcc7044b9f7dfa1dce9272233cab330c.png


fdf44feef96c38d2278afe5c908b96ca.png

一、肠道疾病的高危信号

以下症状可能是肠道疾病的预警,需及时就医:  

排便异常:长期便秘或腹泻、便血、黏液便

腹部不适:反复腹痛、腹胀、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肛门异常:痔疮反复出血、肛门肿块或疼痛。 

二、预防肠道疾病的5大核心策略

1. 饮食:肠道健康的基石

高纤维饮食:膳食纤维是肠道的清洁工,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如燕麦、全麦面包、豆类、蔬菜)。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WHO指出,每日摄入超过100克红肉,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7%。  

补充益生菌: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多喝水:每日1.5-2升水,软化粪便,预防便秘。

image.png

2. 运动:激活肠道动力

久坐会减缓肠道蠕动,增加便秘和肠息肉风险。推荐:每天快走30分钟或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办公室人群: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排便。

3. 戒烟限酒:降低癌变风险

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2-1.5倍;酒精直接刺激肠道黏膜,长期饮酒可能诱发肠息肉。

7eb7a41d186efbcef6c6c44393c80bd7.png

4.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家族肠癌史、长期炎症性肠病):筛查年龄需提前至30-35岁。  

注意:肠息肉发展为癌症通常需5-10年,早期切除可阻断癌变。

image.png

5. 管理压力和作息

长期压力过大会扰乱肠道神经调节,引发肠易激综合征  

保证7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三、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

1. 滥用泻药:长期依赖泻药会导致肠道功能退化,加重便秘。 

2. 憋便:粪便滞留增加毒素吸收,损伤肠黏膜。  

3. 过度减肥:极低热量饮食可能引发肠道菌群紊乱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下降,需增加纤维摄入,警惕肠梗阻。  

术后患者(如肠癌手术):遵循医嘱调整饮食,定期复查防复发。  

孕妇:孕期便秘高发,可适量补充纤维素,避免久坐。

image.png
39197ddd331631a08b575f59375531e8.png


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它的健康直接关系全身状态。从今天起,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规律运动、重视早期筛查,就能大幅降低肠道疾病风险。



3f3c08eafe3ed9a505254d7be5ae1ee0.png


69f737af524826ca40422d0d00b3b5e3.png

END


文字:李燕梅   胃肠外二科
编辑:姚红林   护理部
校对:支雨杉   放化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