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心脏,不要“力不从心”- - - 记第九个全国心力衰竭日
2023年11月26日是第九个“全国心力衰竭日”,今年的主题是:全心互融、防治同行。心衰是全球最靠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有数据显示:约20%的心衰患者在确诊1年内死亡,心衰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衰,守护心脏变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心衰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心衰的危险信号有哪些?
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仅仅于较重的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很快消失。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轻度体力活动即感到呼吸困难,严重者在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以致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休息。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另一种表现,患者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

乏力、运动能力下降:心衰患者经常并且早期就可以出现疲乏无力,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水肿:与肾脏引起的浮肿不同,心衰引起的水肿多先见于身体低垂的部位,比如下肢,卧床患者常表现在腰、背及尾椎骨周围等部位,按压可出现凹陷,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咳嗽和咳痰:心衰患者常常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或泡沫痰,严重者可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痰,多与呼吸困难并存。很多患者常被误诊为肺部感染。此症状是心衰引起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渗出所致。其他:心衰患者还可有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失眠、心慌等不特异的症状。严重心衰引起脑缺氧时,患者还可出现嗜睡、眩晕、眼前发黑、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
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
1.患者要改变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包括吸烟、饮酒、药物依赖等。要尽快就诊于心衰专科,由专科医生开具治疗症状及改善预后的药物。2.需要定期回到门诊随访,向医生陈述近期的自我感觉变化。由医生根据患者近期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性随访每l~2个月1次。重点随访每3~6个月1次。患者自身疾病状况变化,如感冒、腹泻、血糖升高等等都需要给予相应治疗。3.严重心衰患者摄入液体量限制在每天1.5~2.0升,有助于减轻症状并缓解肺淤血。这里要注意的是,液体摄入量包括来自输液、饮水、汤、粥、蔬菜、水果中的水分,并非仅是饮水量。每日测定体重以便早期发现液体潴留非常重要。短时间内体重增加是身体内液体潴留的“信号”。4.心衰加重期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可在床上做下肢被动运动以预防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情况改善后,在不引起不适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可参与一些心脏能够承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但切勿操之过急,注意循序渐进。5.心衰患者还要避免以下情况:过度劳累和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感冒、呼吸道及其他各种感染;饮食不当,未控制水量,食物偏咸;不遵从医嘱,擅自停药、减量;未经专科医生同意擅自加用其他药物。
温馨提醒:心衰患者要做好个人管理,包括坚持服药、改善生活习惯、定期复诊、避免可能加重心衰的因素等。如出现短期内体重增加,水肿、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一定要尽早就诊,不可延误病情,以免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文字:田洪宇 心内三 内分泌科
编辑:张研(小天使记者团成员)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校对:王素冬 护理部